就是这位名扬海内外的语言学家,逢年过节总是率先给校友们发E-mail。今年元旦与春节前夕,我等数十位校友又收到了石汝杰的贺卡。他还是那样的温文尔雅、笑容可掬。面对校友,他毫无学者的架子,更像是位和蔼可亲的兄长。
时光飞逝,四十多年前,我们曾就读于苏州的同一所重点中学。比我高两届的石汝杰在学业上始终名列前茅。后来由于文革,他插过队、务过工。恢复高考后,他读完本科,再读硕士,开始了学术与事业的腾飞。他著书立说,抢救方言,走出国门,弘扬汉语。尽管旅居海外,只要有回国学术交流的机会,他总是不忘与校友们联系。
2010年8月初,我意外地接到石汝杰的电话,得知他来到昆山。当天下班后,我赶到他与夫人下榻的昆山宾馆。 原来他是利用暑假期间,来进行吴语调研的。这是一个与他人合作的项目,具有庞大的工作量。他得花上好几天的时间,按规定的词汇,录制昆山方言。昆山方言是吴语的一个组成部分,然而由昆南至昆北,昆山方言也有较大差异。按照惯例当地方言以行政机关所在地为准。因此昆山方言就以市政府所在地玉山镇的方言为标准。根据上述要求,文化局安排一位退休教师来协助这项工作。那位宋老师我也认识,确实能说会道,一口流利的玉山镇方言,很配合石汝杰的工作。宋老师还十分自豪地告诉我,她的录音将存入中华语言库,流芳百世。
当时正是炎炎夏日, 石汝杰冒着酷暑在昆山连续工作了四天。为了赶时间,他顾不上汗流浃背,顾不上精神疲惫,放弃了午间的休息,放弃了傍晚的散步,直至圆满完成任务。作为旁观者,我终于有机会了解一些学长的研究成果。他赠送给我两本著作《明清吴语和现代方言研究》、《苏州市方言志》。手捧珍贵的礼物,我忽然想起应该让作者签名才更有纪念意义。没想到学长一口答应,欣然挥笔。当时我只顾高兴,没看具体内容。回家一看,竟然是:“旧作请小贤学姐斧正。”羞煞我也!学长的谦逊由此可见一斑。
那些日子,我有幸结识了学长的夫人榴竞姐,她落落大方,很有风度,而且善解人意,特别关心石汝杰的学生们。她还是学长的得力助手,驾车、摄影、电脑整理资料等等。最近抽空拜读了她的搜狐博客,开博四年,佳作387篇,评论11492条,访问量高达36886人次。有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去那里踩踩哦,她的昵称是“石榴”。那里文采飞扬,装饰美观,令人流连忘返(http://shiliujing.blog.sohu.com/ )。
我还借学长之光参加由昆山文联陈益(朱乃明的先生)举办的聚会,有机会见到了段波生学长与嫂子,见到朱乃明、蔡瑞芳等学姐。畅叙友情,一醉方休。
八月五日晚,与石汝杰夫妇握手言别。次日榴竞姐到苏州处理家事,石兄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东北去参加学术研讨会。真佩服学长的自强不息的敬业精神。据悉去年下半年他参加了四次大型学术活动。
第二天我回到单位,急忙寻找那份介绍石兄与他的学术成果的苏州日报专刊。虽然时隔不到一个月,可是翻遍了图书馆与办公室,却未能如愿。前后日期的报纸都在,偏偏找不到那一张,莫非是有心人已经捷足先登悄悄将其珍藏啦?最近利用春节假期,我在网上搜索到苏州日报电子版。2010年7月9日,整整两个版面介绍了石汝杰学长的事迹,以及长篇访谈录《方言是地方文化的第一载体》。借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来形容——真给力!我认真地浏览,仔细地复制收藏。特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。
“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《中国语言地图集》,吴方言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南部、上海市、浙江省,安徽和江西也有少量分布,总人口约7000万。共分为六片:太湖片、台州片、瓯江片、婺州片、处衢片和宣州片。太湖片最大(67个县市,人口4730万人),下分毗陵、苏沪嘉、苕溪、杭州、临绍、甬江等六个小片。苏州方言和无锡、上海、嘉兴等地同属于太湖片苏沪嘉小片。
但是,在一般民众的眼里,吴语另有特别的含义,即专指苏州一带,即春秋时期吴国所在区域的方言。尤其是苏州城区的方言,是这一吴语的中心,常常称为“吴侬软语”。实际上,这个“吴语”分布的范围和上述太湖片苏沪嘉小片相当。”
“各地方言是汉语历史的投影,汉语历史上曾经存在的特征,在普通话里往往已经消失,但是还有许多保存在各地方言里,苏州方言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古汉语的历史特征。”
“苏州话完整地保存了古代的入声,如柳宗元《江雪》:
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
用普通话读,还能勉强押韵,但是原来的韵味就没有了,用苏州话来读,能显出入声固有的短促的特色来。”
“首先要改变说方言是不好的、只有说普通话才是好的这种观念。我建议,作为定例,在公共场合(尤其是有外地人时)要说普通话,而且要尽量说得合乎标准;作为学校教学的一环,无疑也要重视普通话的教授。另一方面,要教育学生正确了解方言的重要性,而不是轻易地放弃、排斥,更不能用贬低方言的方式来强调学习普通话的重要。
我还要呼吁,在各地的中小学里,要适当地开设本地方言的课程。当然,我不是主张要开成语言专业的方言理论课,可以把这一部分作为乡土教材的内容,介绍方言的特点和优点,说明方言和普通话的分歧(这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普通话),教授正确使用方言的方法,并介绍本地的方言文化和风俗等。”
我仿佛听到了汝杰兄在大声疾呼。我很感动,为学长的博学与执着;也很自豪,为能与如此优秀的校友拥有同一所母校。
趁元宵节前,年味尚存,在此以春联一副给汝杰兄、榴竞姐拜个晚年!
严谨治学名扬云天外
平易近人情系校园中
横批 兔年大吉
谨以此文献给关注石汝杰的校友与网友们
石汝杰请宋老师录制昆山方言 (榴竞姐摄)
我与榴竞姐 (石汝杰摄)
陈益设宴(石汝杰摄)
学长签名赠送他的著作
苏州日报电子版
长篇访谈录
(石汝杰的新博客地址 http://shirujie2010.blog.sohu.com/ 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1889482604 )
评论